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当时钟楼的位置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那么它在哪儿呢?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楼就是鼓楼,钟楼最初的位置在鼓楼以西的“迎祥观”内,“迎祥观”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观,唐睿宗李旦为了给自己的母亲过寿,特制了一口钟安放在“迎祥观”內。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安城不断的扩建,钟楼就偏于城西,不在居于城市中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将钟楼迁移至今天的位置。我国城市钟楼与鼓楼的建设位置与佛教寺庙的位置刚好相反,是按照左鼓右钟排列。
钟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击钟报时,每天清晨,当钟声响起,四个城门就打开,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傍晚鼓楼的鼓声一响,人们就回到城里关闭城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晨钟暮鼓”。过去用来报时的钟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命人制作的,取名就叫“景云钟”。“景云钟”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声音洪亮,充分表现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铸钟水平,原钟现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景云钟的复制品,它的体态、大小、重量、纹饰与原“景云钟”都是相同的。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钟钮部分:据传海中有一种大兽叫“蒲牢”,它虽然凶猛,但是非常害怕鲸鱼,每当鲸鱼攻击它,它就会拼命大叫,人们在铸钟的时候就将它缚在钟上,以祈求钟声洪亮。关于“蒲牢”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蒲牢”是龙王爷的第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这位“蒲牢”平素爱大声喊叫,声音非常洪亮,因此钟钮常常做成“蒲牢”的样子,希望能使钟声洪亮,总之有了“蒲牢”,钟声就会洪亮,这是无可置疑的事了。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怎么也响不了。没有办法,只好另换。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应该移到楼外;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物有灵”,不愿被人挪动。无论如何,这又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再来看看钟面,这里有龙、凤、鹤、狮、独角牛、以及飞天、彩云、蔓草等,花纹线条流畅、首尾相接,他们分别代表着道教法规、富贵权势、天上人间、以及现世未来,是一幅集福、权、贵、为一体的宗教纹饰画,特别珍贵的是这篇唐睿宗李旦亲笔所书的铭文。李旦的真迹共有三处,孔子庙堂碑、顺陵碑以及景云钟铭文,(孔子庙堂碑和顺陵碑都已被毁),所以现在李旦的真迹就仅存“景云钟”铭文一处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钟”的制作,无论是从书法的角度,还是文章的内容来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了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将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得名。钟楼内西墙上镶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所赋,诗中对钟楼作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绅士。
接下来我们先从钟楼的屋檐讲起,大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钟楼有三层屋檐,其实它只有两层,也就是说在二楼是一层楼两层檐,那么为什么要把屋檐做的这么复杂呢?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屋檐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就是同样的重檐屋顶也有着最尊卑之别,重檐庑殿为最尊,比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天安门”,钟楼采用的四角攒尖顶形式,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楼、台、亭、阁采用这种形式,到了明清这种形式就更加兴盛起来。在屋顶的四翼角戗脊上有一排动物形状的构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仙人、走兽。我们依次来看一下:第一个是仙人,在他后边分别是行龙、飞凤、行狮、天马、海马、飞鱼、押鱼,这几种走兽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龙凤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狮子是兽中之王、镇山之王;天马、海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飞鱼、押鱼是海中异兽,据说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建筑工匠们巧妙的将政治象征、艺术装饰和实用构件统一在一起,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小块木料拼合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与梁枋上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弓行短木称为“拱”;在两层拱之间用方木块相垫,小方木形如“斗”,所以这种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即称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两端下面,则可以减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确是一种很奇特的构件,一块块小木料组合起来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样深远的屋檐,这是我国古代工匠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古建筑的门窗是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在它们身上自然集中地进行了多种装饰处理,大家现在看到的格子门,门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内容有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楼上楼下加起来共有64幅,朋友们感兴趣的话,不妨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您能猜对多少呢?
下面请朋友们跟我一起进入钟楼一楼大厅,首先请大家抬头看:顶部一个个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圆形的叫“藻井”,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组成一个一个的木方框,上面贴有彩色图案的纸,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绘,钟楼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绘的,共184块,有艳丽的牡丹;素雅的水仙;傲雪的红梅;清幽的兰花,一年四季就在这小小的四方之间争奇斗艳。在讲“藻井”之前,我想先请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案呢?有朋友说这是城市的中心点,还有朋友说是云彩,我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听完后大家就会明白了:传说关中地区过去常闹水灾,每一年都会发生一次,有位道士看过风水后说:钟楼东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条大鳌鱼,每一年这条大鳌鱼都会按时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它这一露头,关中地区便会汪洋一片,知县得到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将原钟楼拆除,在它的东半里,一个十字交叉路口重新建了一座钟楼,钟楼建好后,果然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绘的时候,就做了这样一幅“霞光万道”图,大家看这幅图案像不像太阳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纹呢?这正是:钟号景云鸣彩凤,楼雄川口锁金鳌。
钟楼金顶传说。据说在古时的长安,城中心地下不断涌出水来,淹没房屋,冲毁道路,大有把长安变成一片汪洋之势。一天,观音菩萨路经长安,见此情景,便托梦给城中的百姓:“有一条孽龙在地下兴风作浪,要把长安变成海,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挖开海眼,囚住孽龙,并在上边建一座钟楼将它镇住,方可永保长安城万世长安。”于是城中的百姓便挥舞镢锨,顺着冒水的地方一直挖下去,终于挖到了足有10个井口大的海眼,但见一条巨龙在浪中张牙舞爪,掀起阵阵波涛。众人经过奋力拼搏,最后将孽龙用钢环铁索紧紧捆绑在一根镇海铁柱上,再用厚厚的钢板封住海眼,并立即动工在上边修建了一座十几丈高的钟楼。正当大家将一个巨大的玻璃做的宝葫芦安放在钟楼顶时,被捆绑的孽龙突然在地下晃动身躯,钟楼剧烈的摇动起来,玻璃顶一下子摔在地下破成碎片,钟楼的抖动越来越厉害,大有倒塌的危险。正在这危机关头,观音菩萨驾云从南海来到长安上空,把手中的净瓶倒扣在钟楼上,变成了金光闪闪的宝顶,钟楼顿时纹丝不动,稳如泰山。那条孽龙从此被镇在钟楼底下,再不能作恶为害。